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三门峡市区发掘出了一处墓葬群,现场出土陶壶、铜镜等文物近百件。据考古人员称,该墓葬群包括11座墓穴,均属晚唐时期,距今1000余年。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立超告诉记者,该墓葬群是在对某在建小区进行考古勘察时发现的,发现的11座墓穴,为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现场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近百件珍贵文物。 “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
近日,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紫薇天枢小区建设工地发现一处唐代贵族墓葬群。 该墓群共发现唐墓11座,是三门峡市考古发现的一处较集中的唐代贵族墓葬群,墓葬南北走向,由台阶式墓道和土洞墓室构成,带一至两个天井;出土了陶壶、铜镜、铜簪、瓷碗等珍贵文物。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应为晚唐贵族或官吏的墓葬。这为研究三门峡市唐代历史和社会风俗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6月,为配合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园区南大道项目建设用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此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墓志显示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上官婉儿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截止到目前为止,上官婉儿墓葬田野考古工作已基本结束。虽然田野考古工作已经结束...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一代传奇女子上官婉儿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上官婉儿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嫔妃的身份掌管内外章奏和诏敕。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确因其政治立场不够鲜明坚定,而死于唐玄宗一次不够慎重的决定,可谓死得冤枉。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所长 杜文玉 上官...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13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对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园区南大道项目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8月3日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根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那么如何认定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发掘的该墓就是唐昭容上官婉儿之墓?...
上官婉儿墓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的唐墓,墓葬为五天井带四个壁龛的砖室墓,规格较高,出土墓志及随葬品100余件。根据出土墓志断定,该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近年来在唐朝历史剧中屡屡出现的“大红人”——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巾帼宰相”之称的...
上官婉儿墓葬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发现一座破坏较为严重的唐墓,墓葬为五天井带四个壁龛的砖室墓,规格较高,出土墓志及随葬品100余件。根据出土墓志断定,该墓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近年来在唐朝历史剧中屡屡出现的“大红人”——武则天至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巾帼宰相”之称...
陕西省文物局9日在其官方微博“汉唐网”发布消息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人员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一座唐墓,根据墓志判断墓主为唐代女政治家上官婉儿。 此消息一出,顿时引爆了中国考古界和考古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这位有着“巾帼宰相”之名唐代著名女政治家,因其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加之影视作品的渲染,使人们对于这座墓葬更添了许多的好奇。 “上官...
近日,吕梁市考古队在对离石区留子局社区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汉代砖墓1座、战国墓葬2座,以及新石器时代灰坑3处。 据悉,汉代砖墓的墓葬形制为南北向的砖筑单室墓,由墓道、墓门及墓室三部分组成。由于早期砖墓顶部坍塌,进水淤泥,故而随葬品和人骨多已不在原来位置。从随葬的陶井、陶灶、陶壶和陶罐4件器物的个体特征和组合关系推断,此墓属于东汉时期的墓葬。在汉代砖墓两侧,还发现2座战国时期的长方形竖穴土...
近日,一批汉代、清代时期墓葬在新郑市龙湖镇的一处施工工地被发掘,出土的文物有铜器、瓷器等。 据了解,新发现的墓葬有11座。出土文物包括铜器、瓷器、陶器、铁器等20余件。其中,东汉时期的龙虎对峙镜,纹饰精美,雕刻精细,镜面高浮雕的龙虎图案栩栩如生。 此次出土的文物不仅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为广大文物爱好者研究汉、清两代历史文化、科学、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目前,该批文物已...
记者昨日从新郑市旅游和文物局获悉,近日,该局在配合新郑龙湖镇某置业公司建设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一批汉代、清代时期古墓葬,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墓葬共11座,出土文物包括铜器、瓷器、陶器、铁器等20余件。其中,东汉时期的龙虎对峙镜,纹饰精美,雕刻精细,镜面高浮雕的龙虎图案栩栩如生。专业人士介绍说,此次出土的文物不仅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生活状态,也为广大文物爱好者研究汉...
记者昨日获悉,有关部门早前在宝鸡市陈仓区虢镇贾家崖村北施工时发现的古墓葬群是西周时期的平民墓葬群。152个古墓葬之间虽不相通,无甚关联,但足以证明此地为西周早期人的聚居地。 昨日上午,有网友爆料称,陈仓区虢镇贾家崖村北面的一在建工地发现了古墓葬,记者随即前往。在现场了解到,贾家崖村北面的一空地正在兴建一运动场馆。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临时驻地,从墓葬中出土的陶片被清洗干净,整齐排列。 由...
陶塑面具“南京先祖”。南京市博物馆供图 1983年8月12日,在当时浦口区三河公社营盘山(今浦口区泰山街道黄姚村北门二组)上,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处距今约5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葬地。发掘中,共出土陶器、石器、玉器等随葬品600余件,分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和装饰品三类。这批墓葬将老浦口地区的文明史追溯到了新石器时代。 在出土文物中,有一个不到10厘米...
重庆石柱县西山村考古发掘成果显着,近日清理崖墓15座,其中包括罕见的镇墓兽壁画汉代墓葬。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该崖墓群位于该县西沱镇西山村瓦屋组,本次发掘面积为800平方米,清理崖墓共15座,出土随葬品40余件,主要为青瓷器和陶器。 专家表示,崖墓,又称“仙从洞”,是古代人死后“升天成仙”的场所。该崖墓群初步分析为汉代至六朝时期,成横排并列,凿...
墓葬及东侧陪葬坑高空照相全景 出土的陶俑 当一排排赤身裸体的陶俑出土时,考古人员震惊了:这些只在汉代帝陵或高级大墓出土的陶俑,却出现在西安东元西路一考古工地上,是谁能拥有如此规格的陪葬品? 历时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虽然诸多谜团还没有完全揭开,但至少是西汉列侯级别的大墓呈现在考古人员眼前,给考古人员带来惊喜。 发现一:墓室略大于西汉重臣张安世墓 201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